2009年1月8日 星期四

「主顯節」宣告「逾越節」慶期 (答與問)

羅國輝
2005年12月7日


問題一:為什麼《羅馬彌撒經書》(2002),在「主顯節」福音後,有宣告「逾越節」慶期的傳統?
答:這傳統非常古老,可追溯到主曆第四世紀。
當時,計算日子仍沒有公認的日曆,各地猶太人計算猶太逾越節[1]已稍有差別,而各地的基督教會,舉行主逾越節的日子亦有不同,且有爭論。
以厄弗所為首的教會,曾堅持在猶太曆尼散月十四日:猶太人的逾越節,慶祝主的逾越節,因為按聖經,主基督是在猶太人的逾越節犧牲的。這些教會所強調的,是主基督的犧牲。
不過,以羅馬為首的教會,卻以猶太人的逾越節(尼散月十四日)之後的第一個主日(一周的第一天),慶祝主的逾越節,因為主基督是在猶太人逾越節後第一周的第一天復活的。這些教會所強調的,是主基督的復活,況且,每周的第一天,早已成為全教會慶祝主復活的日子[2]
有關在那一天慶祝主逾越節的爭論,一直擾攘到主曆325年尼西亞第一次大公會議。在該會議中,大家決定全體教會都在春分後首次月圓之後的第一個主日慶祝主的逾越節(復活節),因為猶太人的逾越節(尼散月十四日),原則上,就是春分後首次月圓的日子,故此,基督徒就在舊約(猶太人)逾越節之後的第一周的第一天(主日)慶祝基督復活,即新約的逾越節[3]
但是,如何計算春分,也是各地稍有不同,因為各地天文學都稍有不同,而且準確度亦有參差。當時,北非亞歷山卓的天文學計算比較準確,於是,該大公會議決定請北非亞歷山卓教會負責計算每年的春分,並推算每年主逾越節的日子,通知羅馬教會,再發布給所有教會。當時,就是在每年的「主顯節」[4],宣布該年主逾越節的慶期[5]
這就是在「主顯節」福音後,宣布「逾越節」慶期的歷史來源。

問題二:這做法,除了因為計算日曆的問題外,還有信仰上的意義嗎?
答:事實上,「主顯節」既慶祝天主子顯示人間,而天主子耶穌基督的最光榮顯示,就是在十字架上(若12:27-28; 13:31-32; 17:1-8),連百夫長(外邦人)都宣認「這人真是天主子」(瑪26:54;谷15:39)。故此,在「主顯節」宣布主逾越節的日期,即主耶穌最光榮顯示的日子,實在是非常合乎邏輯的。正如教宗良一世也曾表示:主耶穌基督的降生成人,正是為了救贖我們;他的降生奧蹟,也正是逾越奧蹟的開始(參閱良一世講道集:27、28、29及25篇)。不但如此,基督在他第一次來臨時,為我們開闢了永生的途徑,為使我們跟隨他,獲得逾越,並在他第二次光榮地來臨時,獲得日夕期待的天國恩許。故此,傳統上,不單在「主顯節」要宣布該年「主逾越節」及「四旬期」(主逾越節的準備期),「主升天節」和「五旬節」(復活期的完成)的日子,並且一定在最後要宣告「將臨期」首主日的日期,因為那在第一次來臨時、顯示了自己的天主子耶穌,在十字架上救贖了我們,也應許要光榮地再來,完成他的救恩。
故此,在「主顯節」宣布主逾越節慶期時,也宣告教會等待主基督的再來。可以說:這是在禮儀行動中,信仰的動態表白,向世人宣示:基督就是那昔在、今在、永在者(默1:8);他就是那曾經降生成人,受難至死,又從死者中復活、升天,並要光榮地再來的救主。

問題三:現在,復活節在東西方教會,為什麼有時會有數星期的差別?
答:在第四世紀時,猶太人計算逾越節,已有誤差,及後,猶太曆法與天文曆法越來越不協調,常會出現不在春分後首次月圓慶祝逾越節。東方教會(正教會)到今日仍參考猶太人的做法,總之是在猶太人逾越節(舊約逾越節)之後的首個主日,慶祝主基督的逾越節,不管這日子是否春分後首次月圓之後的首主日[6]。不過西方教會則以天文學上的計算,仍在春分後首次月圓後的首主日,作為主基督的逾越節(新約的逾越節),故此,有時可以與東方教會有數星期之差別(《天主教教理》(1992)1170條)。
梵二大公會議在禮儀憲章的附錄中,也贊成整個基督的教會(東、西方教會),可以尋求共識,以統一慶祝復活節的日期。
事實上,計算主逾越節日期的重點,不在於天文學上的推算,而是在於以大地回春,光明戰勝黑暗的宇宙現象,作為慶典的背景,以展示新的創造:主基督戰勝死亡,並使跟隨他的人出死入生的逾越奧蹟[7]。同時,若能考慮把新約主逾越節的慶期,定於舊約猶太人逾越節之後,也可把新舊約的關係,更清楚顯示出來。






[1] 傅和德Hubert Vogt,《舊約的詮釋》第一冊「舊約的背景」.第三分冊「舊約以色列的禮儀式:聖時間和聖所」,香港聖神修院神哲學院授課筆記(pro manuscripto),1994年,1-44頁。
[2] 對觀福音說明:耶穌是吃了逾越節晚餐後翌日犧牲;而若望福音則說耶穌是在宰殺逾越節羔羊,即吃逾越節晚餐的當天犧牲。按考據,當時猶太人慶祝逾越節的日子,是可以重複的,所以,兩者都可以是對的(尤其可參考Rabbi Daniel Kohn的研究)。
[3] 羅國輝,《踰越:四旬期.聖週禮儀沿革及意義》,香港公教真理學會,1987年,110-111頁;
Norman P. Tanner (ed.), Decrees of the Ecumenical Councils, Volume One: Nicaea I to Lateran V, p.19;
歐瑟比Eusebius, Church History, Book VII, Chapter 32, http://www.newadvent.org/fathers/250107.htm;
歐瑟比Eusebius, Life of Constantine, Book III, Chapter 18-20, http:www.newadvent.org/fathers/25023.htm;
Catholic Encyclopedia, ‘Easter Controversy’, http://www.newadvent.org/cathen/05228a.htm。
[4] 一月六日「主顯節」起源於北非的尼羅河汛節日。當時,亞歷山卓教會,把這移風易俗而來的節日,用來紀念天主子耶穌在約旦河受洗時,天主把他顯示人間,且是天主聖三的同時顯現;再而紀念加納婚宴,耶穌變水為酒,顯示了自己的光榮(若2:1-11)。後來,西方教會取用這節日,再加上賢士來朝的故事。
羅國輝,《禮者,履也》,光啟出版社,台北,1988年,3-22頁;
Thomas J. Talley, The Origins of the Liturgical Year, The Liturgical Press, Collegeville, Minnesota, 2nd edition, 1986, pp. 112-147;
Adolf Adam (au.), Matthew J. O’Connell (trans.), The Liturgical Year, The Liturgical Press, Collegeville, Minnesota, 1990, pp.144-149;
希臘正教會美國總教區網頁, ’The Feast of Epiphany’, http://ww2.goarch.org/print/en/ourfaith/article8383.asp;
Online Encyclopedia, ’Epiphany’, http://encyclopedia.jrank.org/EMS_EUD/EPIPHANY_FEAST_OF.html.
[5] William Cureton (ed.), The Festal Letters of Athanasius, The Society for the Publication of Oriental Texts, London, 1848;
關於計算主逾越節日期的網址:’The Calculation of Easter’, http://www.ortelius.de/kalender/east_en.php;
Lewis Patsavos, ’The Calendar of the Orthodox Church’, 2004 於美國羅切斯特希臘正教會領報堂網址:http://www.forministry.com/USNYGOARCAGO1/vsItemDisplay.dsp&objectID=B34822E9-5E6C-435F-BC0286AD9B716CEC&method=display
各種曆法的網址:’Calendars Through the Ages’, http://webexhibits.org/calendars/calendar.html。
[6] Service Book of the Holy Orthodox-Catholic Apostolic Church, Antiochian Orthodox Christian Archdiocese of North America, Englewood, 7th edition, 1996, pp. xxi-xxii.
[7] Anscar J. Chupungco, Shaping the Easter Feast, The Pastoral Press, Washington, DC, 1992.
雖然,以春天來展示主的逾越奧蹟,既是傳統,也富於宇宙的象徵作用,但只適合於北半球而言,為赤道及在南半球,則沒有作用了。這是值得反省的一個問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