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3日 星期二

年初五 (1月30日) 星期五

早上彌撒後,回到禮委會。

今天,趕快校正聖周六的聖經選讀。非常感動,好像在做「聖言誦讀」,尤其守夜禮的各篇讀經,層次分明,互相聯繫,一幕幕的救恩史,重現眼前,句句良言,震撼人心,間以答唱詠和禱文,實在是最好不過的「神人對話」:甜蜜的「情話」……有「雅歌」可作比擬(雅歌是猶太人逾越節的傳統讀經啊!)。整個「守夜」禮儀都是「神人共慶」的極致……

我好享受……好受益……好感謝愛我的天主……
我為慕道者祈禱;我為全體已受洗者祈禱……
我為我曾教授信仰,而受洗的每位弟兄姊妹祈禱……
我深感榮幸,因天主的恩賜,我在基督內,藉福音生了你們……
請你們與我一起珍惜這來自上主的「救恩」。
我為全體司鐸同道祈禱;希望我與大家一起能明明白白、戰戰兢兢、恭恭敬敬、甜甜蜜蜜地,舉行逾越節的守夜禮……

終於,完成了初步的校正,交稿……

今天感受很深,因為看到潘家駿神父的新作:《聖事禮儀神學導論》,以及道明神父的日誌。
作為「啟蒙老師」(潘神父曾這樣對我說;我實在當不起,且心中有愧),實在非常高興,且衷心感謝天主,讓我看見我曾教導的學生,能夠這樣愛上了「禮儀」,且青出於藍,勝於藍……

我「老」懷安慰……我也想起我的「啟蒙老師」……我感謝恩師們給我教導啓蒙之恩。
我的老師們,我希望沒有對不起你們的苦心,和天主的愛意……

我看到道明神父日誌中,有關「領受共融聖事」時,混入「祝福孩子」的報導……

我高興見到教會的正式答覆;這也是我一直以來所講論的:問題常常都是把「好」事情,「不對」地行在「好」地方,結果,「兩者」都被破壞了。
牧者和教友,對禮儀的了解不足夠,怪不得「禮儀憲章」強調禮儀培育的重要。同時,好的禮儀培育和牧靈工作,也不應該以「遷就」的態度,淡化或混淆箇中意義。

記得在年初六,與Edward通話中,談到:

1. 對慕道者、尋道者的祝福,應放在「信經」之前;然後,讓他們退席慕道。這也是今日羅馬教會「慕道者收錄禮」,「候洗者甄選禮」,「候洗者考核禮」的理想安排(東方教會的彌撒禮儀,也有類似做法)。故此,彌撒「聖道禮」傳統上也稱為「慕道者彌撒Missa catechumenorum」(慕道者退席)。

2. 信經後的聖祭禮(主的祭餐),是保留給「教友」的,傳統上稱為「教友彌撒Missa fidelium」。

3. 在領受共融聖事(聖體)時,不能或不領聖體者,當然,不應前來。如果,此時祝福兒童,或其他不領聖體者,便有淡化或混淆藉實領聖體(聖血)「共融於主」的密切意義;甚或誤以為僅是「祝福」而已。

4. 其實,禮成祝福,是祝福全體出席者,況且,今日禮書,也有豐富的禮成祝福禱文。
當然,偶然在禮成祝福時,也可有特別的祝福,例如,施行堅振時,有特別的禮成祝福;聖家節,也可以特別禱文,祝福家庭等……

5. 在牧靈上,為未領聖體的孩子、嬰孩等的祝福,也可以恰當地行於宣告「彌撒禮成」後,在唱「禮成詠」時。這也是很有益處的方法;不單不會混淆實「領聖體」,也可提醒父母,要及時對孩子作好信仰培育,讓孩子及時實領聖體。

與Edward又談及其他禮儀問題,包括梵二彌撒禮儀更新後,一些未完善之處,結論是世事好難十全十美。

我想:梵二彌撒把「平安禮」放在「擘餅」之前,且加上高聲誦念禱文(這禱文本來是司祭私下默念的),實在未能盡善表達羅馬彌撒中「平安禮」的特色。
本來羅馬彌撒的平安禮,是在擘餅及準備領受共融聖事的儀式之一,以示「彼此合一於主」。
原樣:把前次彌撒,或主教彌撒所祝聖的聖體,放入今次彌撒中的聖血,為給領受共融聖事者領受之時,主禮向大家說:願主的平安常與你們同在!大家回答後,主祭擘餅,大家唱羔羊頌,祈求平安,然後互祝平安,跟著領聖體(聖血)。
目前:梵梵二羅馬彌撒中的「平安禮」,與擘餅領受共融聖事,不能清楚連上關係,致使有些團體有所誤會,過分地把這裡的平安禮,當作友好問候……〈羅馬彌撒經書總論(2002) 82-83,154條〉

如果把這「平安禮」放在擘餅及羔羊頌之後,隨即邀請領受「共融聖事」,又是否可以更好地保留「羅馬彌撒」擘餅及平安禮的特色呢?
我好欣賞擘餅時祝平安,很有聖經feel:「因為餅只是一個,我們雖多,只是一個身體,因為我們眾人都共享這一個餅。」(格前10:17)

至於把平安禮放在獻禮之前,也是極古老的教會傳統,早見於155年猶斯定的《護教書》(CCC 1345),且保存於羅馬禮以外的彌撒禮儀,尤其米蘭禮。
米蘭禮彌撒於獻禮前互祝平安;其中一式,主禮說:按照基督的教導,在獻上我們的禮品之前,讓我們互祝平安(見瑪5:23-24)。
這平安禮含有彼此和好、參與基督祭獻,邁向共融之意。
不知道將來,羅馬教會可否考慮,把在獻禮前互祝平安的古老傳統,當作其中一項「選擇」。

我好欣賞這樣的交流,正如Edward所說……

在弟兄友誼中,腦衝擊,沒有爭論,沒有意氣,只有惺惺相惜,尋真,尋愛,尋天主……畢竟,這才是遨遊於學海,欣賞著教會豐富的傳統……禮儀要邁向主內共融……沒有高下,沒有指責,只有相愛相惜。

正在寫這日誌時(二月三日中午),有飯局。與朋友及他的家人相約午膳;在享受友誼中,談及朋友公司全球僱用13萬人,因或藉金融海嘯,栽員七千,是quota,各地分頭執行。他說很多時,這是公司清除異己的機會,好像殺人,且是殺他一家人,因為失業影響家庭生計,好殘酷!

我在默想彌撒中的平安禮?!我心痛……

昨天,我與校長交流,談及一位校工臨近退休,但因他的「家庭生計」,我們打算以「臨時工」的方式,讓他繼續……

我想,禮儀是什麼?!……悔改吧!天主的國臨近了。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羅神父,

我想真正的平安來自復活的主。彌撒中,聖體聖血分開祝聖,顯示基督真正在十字架上,寶血流盡而死。我想信平安禮應在「分餅」後,仔細點說,是應該在把一小份聖體放進聖血後的時間。雖則說,聖體和聖血中,各自均含完整的基督的聖體聖血靈魂及天主性,唯把一小分基督聖體放進基督聖血中,有暗示,什或明示基督血肉再合,即復活。

基督復活後,第一句說話,就是「願你們平安」。

Edward 提到...

羅神父:

小弟的確十分感激羅神父您的鼓勵。若非在高中時代受到您的邀請,而開始為禮儀勞碌奔走,則現在的我,也許已經在另一條軌跡上運行了。

其實若細察一下自己的心路歷程,則每每發覺天主其實在我們人生各個階段中,不斷為我們舖路。

我由小學時就已對聖經十分著迷。到初中時代,亦嚮往聖人傳記;之後又在士林哲學和神學的書籍中遊走。進而在高中時代,則沉醉於教父的傳統和教會訓導。

對我來說,這一切資訊,皆不是死的文字,而是一幕幕精彩片段、處處印證著教恩史在公教會內的延續,以及主基督從沒有放棄過祂自己的子民。而這些事實,就的的確確是在我們的禮儀慶典中被整合。

這是我最終選擇以「禮儀」作為首要關注和留意對象的原因。誠如您所說的:lex orandi > lex credendi > lex vivendi

而我們團體所恆常要面對的挑戰,乃是:該怎樣才可以做到刻骨銘心、永不忘記的Anamnesis?